我们对于宝宝睡觉这个事情,总是停留在“结果层面”,就是出了问题以后才觉得要着手改善,根据我的经验来说,宝宝睡眠问题的出现基本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自身生理发育必经的,就跟“渡劫”一样。
比如因为莫罗反射造成的睡觉轻、再比如因为睡眠模式的特殊化造成的易醒来、小睡短等,这些问题不可能完全避免,几乎每个宝宝都有,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正确的方法快点完成渡劫。
一个是我们错误的哄睡方式、育儿行为导致的睡眠问题。
比如错误判断宝宝清醒导致的小睡短、安抚方式单一导致的奶抱摇等,这些问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但是要做到“未雨绸缪”才可以。
所以,提前学习、给自己充电是必要的。
今天这个文章,我们来讲如何改善和预防新生儿黑白睡颠倒的问题。
展开剩余89%01
新生儿黑白睡颠倒是指什么
黑白睡颠倒是指新生儿白天总在睡觉,睡得很长,晚上则不睡的情况,半夜三更,宝宝跟打了鸡血一样,倍儿精神,而家人们早已困得人仰马翻。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的睡眠应该是:
0-6周的新生儿每天约80%的时间都在睡觉,每日的睡眠时长约在15-18个小时,不以白天黑夜来划分。
两次睡眠间隔的清醒时间长则1小时左右,短则30-45分钟左右,清醒和入睡的时间点没有非常明晰的规律,基本是想睡就睡,很随意。
6周-3个月的新生儿每日睡眠总时长逐渐减少,每日睡眠时长约在14-15个小时,并且趋于向夜晚集中,白天的睡眠逐渐减少,同时小睡的时间段也渐渐固定下来,能够看到规律显现。
02
新生儿出现黑白睡颠倒的原因
昼夜节律,是控制人体白天清醒和夜晚睡眠的生理机制,正是因为这个机制,我们才能和大自然的白天黑夜相配合。
但是刚出生的婴儿还没有形成昼夜节律,等到6周左右才能逐渐形成,所以新生儿不分白天黑夜。
尽管我们看到的是他们想睡就睡,白天睡晚上睡,但是他们自己并不知道夜间确实是全部用来睡觉的,白天确实不是全部用来睡觉的。
这是造成新生儿黑白睡颠倒的一个客观前提,那么同样都有这样不完善的生理基础,为什么偏偏就你家宝宝睡颠倒了呢?
这就要说到罪魁祸首了,其实就是家长错误的养育行为造成的。
当然都是无心之举,纯属好心办坏事:
1、为了让宝宝睡得安稳,大白天拉着遮光窗帘,白天变黑夜
新生儿受莫罗反射的影响,睡觉一惊一乍,一点动静就可能被惊醒,所以睡得很不安稳,怎么办?
于是家长联想到大人睡午觉的时候会把窗帘拉上,让房子里昏暗一些,这样就能睡得长一些安稳一些,都是睡觉,这个方法肯定也适用于宝宝吧。
结果,白天一整天,只要宝宝睡觉了,就把厚厚的遮光窗帘拉上,卧室里很昏暗。
昏暗的房间实际上是混淆了白天和黑夜.
窗帘外面是阳光充足的白天,但是窗帘里面是昏暗的接近于黄昏的状态,如果你家窗帘的遮光效果非常好,那房间里几乎就是全暗,和夜晚没啥差别,容易让人嗜睡。
对于宝宝来说,白天变成了黑夜,宝宝睡的时间会更长。
这个原理同样适用于成人。
2、夜晚家里灯火通明,黑夜变成了白天
到了黄昏以后,家里必然会打开照明,这种人工照明实际上是人为延长了白天。
如果在黄昏以后,家里的照明开的很亮,就会给宝宝造成一种错觉,让他们以为是白天,再加上家人看电视,大声说话等活动,更加让宝宝以为这是起来high的时候,于是越来越亢奋不愿睡觉。
宝宝不睡,家人误以为宝宝不困不够累,所以采取了“继续放电吧,把你彻底玩累”的政策,开着灯和宝宝使劲玩。
殊不知,这不是放电,而是变相打鸡血。
所以,以上就是宝宝黑白睡颠倒的原因:
我们给宝宝创造的室内睡眠环境与窗外白天黑夜的自然规律背道而驰,导致昼夜节律出现了混乱。
而正常的昼夜节律需要和大自然的白天黑夜相符合,这样才能使人们的清醒睡眠符合白天黑夜的规律。
下面这个图示会让大家理解的更清楚:
03
如何预防和改善新生儿黑白睡颠倒的情况
一、预防措施
明白黑白颠倒的原理以后,预防起来就很容易了,
核心办法就是让宝宝的睡眠环境和大自然的白天黑夜相匹配,具体是指:
白天:光线明亮,充满正常的生活声音,家人说话,走路,做饭,关门开门一切正常。
黄昏:光线昏暗,开小夜灯,生活声音强度减弱。
夜晚:保持黑暗,尽量不要有光线(夜间喂奶可以开很暗的夜灯,放在床尾),安安静静。
二、改善措施
如果宝宝已经睡颠倒了,那就需要在预防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措施。
核心办法就是利用自然光线纠正宝宝对于白天黑夜的认知,与自然规律重新匹配。
具体方法是:
早上7:00-7:30之间拉开窗帘,让自然光线照进来,校准生物钟,这个时间段是合理的起床时间,让宝宝自然醒过来,如果黑白睡颠倒的宝宝,更要保证在这个时间段醒来,不要让宝宝睡到8、9点。
实际上,大部分宝宝都会在7点左右醒来,只不过这个点大人很困醒不过来,妈妈可能喂点奶让宝宝又继续睡过去了,所以,建议大人还是要辛苦一下,配合宝宝早起。
在白天清醒的任何一个阶段,给宝宝安排丰富的活动,比如俯趴练习、翻身练习、抚触按摩,不要让宝宝总是安静的躺在床上。
这些活动的意义是让宝宝知道白天清醒的时候是用来玩耍的。
安排两次户外遛弯,这个很重要,昼夜节律的运转依赖的是自然光线,白天接触足够的阳光,才能保证夜晚褪黑激素的分泌,从而促进睡眠。
所以,在改善睡眠期间,可以在早上和中午任意一个清醒的时间段,让宝宝俯趴在婴儿车里,推出去遛弯。
1-2个月的宝宝出去的时间控制在30/次,3个月的宝宝出去的时间控制在40分钟/次。
限制时间是为了避免宝宝在外面睡着,或者造成感官刺激过度。
白天小睡的时间要合理控制,月子里的宝宝每次小睡的时长控制在2-3小时,1-3个月的宝宝每次小睡的时长控制在2小时。
白天睡太多会造成夜间睡眠需求减少,所以这一点一定要注意,不要不舍得叫醒宝宝,并且保证室内明亮,不要拉窗帘。
黄昏到来的时候,家中的照明不要开的太亮,我们可以把宝宝睡觉的那个房间的灯调暗,播放轻柔的睡前音乐(这时候的音乐要和正式睡觉时候的音乐区别开来,也就是要准备两首音乐,一首提示进入夜间活动模式,一首提示睡觉)。
其他房间的照明留给家人使用,让宝宝知道夜晚马上就要到了,白天结束了。
固定夜间睡前流程,用仪式化的流程来帮助宝宝区分白天黑夜睡眠模式的不同。
流程可以是:调暗灯光---播放睡前音乐--吃奶--洗澡/洗漱--抚触按摩--播放睡眠音乐--哄睡。(3个月内的新生儿可能还是奶睡,这是正常的)。
开启夜间睡前流程的时间是:晚上7:00-7:30就开始,不宜过迟。
如果宝宝不睡,不要开灯(小夜灯也没必要开),不要把宝宝带出卧式,其他家人也不要不断进来查看情况。
此时妈妈就和宝宝躺在床上,可以继续播放音乐,妈妈抚摸宝宝身体,给宝宝讲故事,坚持这样的睡眠环境不改变,保持轻柔无刺激不兴奋的抚触,让宝宝知道现在是睡觉的时间,而不是玩的时候,直到宝宝睡着。
在改善期间,家长记录每一次的睡着及醒来的时间,渐渐地,就能看到宝宝的睡眠时间悄悄的发生了改变,保持记录数据,也有助于找到宝宝的睡眠规律,对提前哄睡很有帮助。
再来总结一下关键步骤:
早上7:00-7:30自然唤醒,别睡懒觉
白天清醒时刻安排丰富的活动区分黑夜白天
白天小睡每次不要超过2/3小时,睡超了要唤醒
白天睡眠环境保持明亮、正常声音
白天保持2次短时户外遛弯
夜间睡前、睡后不开照明灯
固定睡前流程区分白天黑夜睡眠模式
宝宝不睡、也不能开灯出去玩
按照这样的流程执行至少2-3周,宝宝的黑白颠倒就会纠正过来。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家长的执行力一定要强,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断断续续的做,这样会把宝宝搞的更混乱。
在早上叫醒和小睡太长的叫醒方面,很多家长不忍心,觉得宝宝本来就睡不好,算了还是别叫了。
但小不忍则乱大谋啊,睡懒觉和睡太长对于夜间睡眠的影响是很大的。
我们需要把控叫醒的方式,可以选择在浅睡眠的时候,故意发出声响让他自然醒来。
新生儿黑白睡颠倒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睡眠,还会影响到全家人的睡眠,尤其是妈妈。
所以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妈妈一定不要拖延,硬抗不是办法,立刻着手解决吧。
发布于:陕西省盛达优配官网-在线配资网-长线配资炒股-官网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