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身居民区的五棵160岁广玉兰,有了崭新的“养老院”。最近,静安区青海路上的云海苑小区内,新建成了一座广玉兰古树园,成为全市首个建在小区内的古树景观园。与此同时,上海新确认了3株古树和2株古树后续资源,使全市古树名木总量达到1890株、古树后续资源总量达953株。
在小区里为古树建“养老院”
在紧邻繁华太古汇商圈的云海苑小区里,一个面积约1033平方米的广玉兰古树园近日正式建成。这座古树“养老院”里,住着5棵树龄约160年的二级保护古树广玉兰,编号分别为0751-0755。五位“老人”伫立在小区里,为居民们撑起一片浓荫。

这是全市第一个建在小区内、以保护古树为主题的古树景观园,因此,改造方案既要保护古树生长环境,划出不小于5米的保护区,又须满足居民活动所需,在市中心的紧凑空间中打造一处能享受自然的“慢空间”。设计方案以“古玉兰·活文脉·慢生活”为理念,将原来的水景改造为可休憩的座椅,并新增了流畅的步道、舒适的设施,令这五棵广玉兰的生态、历史与文化价值得以延续。

要让古树更好地“养老”,周边植物配置也有标准。根据2025年《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管护技术规范》(DB31/T 682-2025),古树周围宜选用浅根耐阴的大吴风草、玉簪、肾蕨等植物,提高土地覆盖度,营造荫生环境。为此,古树园栽植了红枫、亮金女贞、红花檵木等植物,突出季节变化。鸢尾、垂岩姬草、兰花三七等植物则令园内四季有景,生机盎然。

虽是“养老院”,却配备了“高科技”,可以随时感知“老人们”的健康状况。据介绍,古树园内采用了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土壤pH值、温湿度、环境风力、树干倾斜度等关键数据,对古树的生长状态与生存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智能预警。比如,当土壤湿度过低时,系统将自动提示灌溉浇水,若树干有异常,也会及时发出巡检提醒。此外,物业也将增强专业养护力量,与区绿化市容管理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在日常巡查发现异常时及时反馈。


“老人”和“准老人”不断增加
在建起一座座“养老院”的同时,上海的古树家族也在继续壮大。在市绿化市容局最新发布的名单中,上海树龄百年以上的“老寿星”又增加了3株,树龄在80年到100年之间的“准老人”又增加了2株。这令目前全市古树名木总量达1890株,古树后续资源总量达953株。

这3株“百岁老人”分别为松江区中山东路东果子弄2号的古银杏(2095号)、松江区叶榭镇马桥村大场453号的朴树(2096号)、浦东新区大团镇金园村一座院落中的枣树(2097号)。2株古树后续资源分别为静安区闸北公园旧钱氏宗祠与基督教堂墓园门房之间的罗汉松(编号06-050)以及与2095号银杏一同生长在松江区中山东路东果子弄2号里的紫薇(编号17-225)。
这些“老人”和“准老人”,在岁月变迁中承载着一代代人的记忆,见证着一个个家庭的变迁,也记录着一缕缕乡愁。比如松江中山东路东果子弄,相传为明末抗清名臣张肯堂故居所在,后亦作清代沈姓大户的庭院。古银杏已在此伫立百余年,古紫薇树龄也有80年,它们与近旁的周氏宅、叶氏宅等文物建筑共同编织着松江历史文脉。
松江 编号2095 银杏
松江叶榭镇马桥村的朴树,则陪伴了一个家族五代人的生息与绵延。据树主胡莲娟回忆,这棵树的生命约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自她的祖母一辈便扎根于此。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村民陆续迁入新居,朴树却依然守望着这片熟悉的土地。
松江 编号2096 朴树
同样见证着家族绵延的,还有浦东大团镇金园村的枣树。据现任主人回忆,枣树由其曾祖父亲手栽种,自孩提时代便已枝繁叶茂,直至今日依然年年果实累累。从前,树上的枣子曾是孩子们的甜蜜,而如今每年枣熟时节,许多村民仍会来摘几颗鲜枣,寻那一口“老家的味道”。
浦东 编号2097 枣树
静安 编号06-050 罗汉松
松江 编号17-225 紫薇
盛达优配官网-在线配资网-长线配资炒股-官网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